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夏至已至!湖北气象发布预警大数据报告-全球微头条
来源:武汉头条     时间:2023-06-22 02:01:40

夏至 是二十四节气中 最早 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资料图】

01节气释义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夏至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 万物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 , 这时还不是北半球最热的时候,由于大气的滞后效应,北半球最热的时候是在其后一个月左右的时候。

夏至过后,北半球 昼渐短,夜渐长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渐小,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在经南返的太阳再次直射后也逐渐变小。

02节气特点

夏至节气期间,光照充足,是耕作劳动的黄金时期;气温较高,作物狂长。

夏至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非常旺盛,午后至傍晚易形成雷阵雨,骤来疾去,但降雨区域范围有限;此时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陆续进入梅雨时节,降雨充沛,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03 芒种到夏至全省预警发布情况

(2018-2022年)

据芒种到夏至期间预警大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例如:2022年芒种到夏至期间,为6月6日0:00时至6月21日23:59:59期间有效预警统计数据),近5年全省平均每年发布预警信号 636 条,其中2020年发布预警数量 1234 条,为近5年最高峰,比发布量最少的2018年多了272%。

近五年芒种至夏至期间,气象预警信息类型以雷电、暴雨为主,其中雷电预警发布量占首位,为48.2%;其次为 暴雨36.7% 。

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预警信息分别占5.8%、29.9%、61.5%、2.8%;其中, 暴雨红色预警158条、橙色预警702条 ,均占据红色、橙色预警 首位 ;雷电黄色预警1530条,为黄色预警发布量之最;大风蓝色预警75条,排名蓝色发布量第一位。

近5年,湖北省内平均气温为25.8℃,平均最高气温为30.6℃,平均降雨量为93.5毫米,湖北芒种到夏至期间暴雨日数较多,其中2019年平均暴雨日数为0.7天, 2020年 平均暴雨日数 0.87天 ,远高于近30年芒种到夏至期间平均暴雨日数( 0.44天 )。

04

芒种到夏至全省预警发布情况(2023年)

2023年芒种到夏至期间,全省共发布预警信息926条,黄冈位居榜首,宜昌、恩施紧随其后,襄阳、荆州分列第四第五位。从各地发布预警灾种来看,暴雨、雷电、雷雨大风为主,其中暴雨预警占比高达44.3%,强降水天气期间要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尽量减少出行,要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05

湖北夏至节气特点?

据上述芒种到夏至期间预警发布情况,夏至前后我省 降水显著增多 ,此时也是 梅雨季节 的关键时期。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区,其梅雨期是一年之中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因此,梅雨期历为湖北暴雨洪涝的多发期、频发期、危害期,梅雨期的长短及梅雨期降水量的多寡等特征直接与湖北地区旱涝的形成与持续有关,对湖北气候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06

什么是梅雨?

“梅雨”是指初夏时节从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期间暴雨、大暴雨天 气过程频繁出现,降水连绵不断,多雨闷热易生霉,谓之“霉雨”;因此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又称为“梅雨”。

中国梅雨区域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 涉及的行政区域包含了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

07

入梅、出梅、长度、强度标准

GB/T33671-2017 《梅雨监测指标》指出 入梅日和出梅日 标准:

首先将江淮流域梅雨分成3个区域进行监测,即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各分区的梅雨监测区域代表站分别为江南区 65 站、长江中下游区 157 站、江准区 55 站。再次,计算某个区的雨日和雨期,某日监测区域中有 1/3 以上监测站出现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降水,且区域内日平均降水量大于或等于2.0毫米为雨日。任何连续10天的雨日比例大于或等于40%、雨日数大于或等于6天,且没有连续5天以上的非雨日、站平均降水强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天为一个雨期。每年的第一个雨期开始日即为入梅日。以此类推,最后一个雨期结束日的次日即为出梅日。

长度 为入梅日到出梅日前一天的累计日数。

强度 是综合考虑长度和降水量的计算值。

湖北入梅出梅时间

及梅雨季节特点

1991—2020年30年 平均入梅日 为6月15日、 出梅日 为7月11日、梅雨量315毫米。梅雨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年际间差异较大,1960年以来,我省最早入梅日为5月26日(2001年),最晚入梅日为7月10日(1982年),最早出梅日为6月13日(1994年),最晚出梅日为8月4日(1998年);梅雨量最多达829毫米( 2020年 ),最少47毫米(1965年)。

2020年 是显著的 丰梅年 , 我省6月8日入梅,较常年偏早9天; 从6月8日至7月31日 , 梅雨期长达 54天,较常年平均(26天)偏多28天,仅次于1996年(56天); 2020年梅雨期间雨带稳定维持,出现了 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4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强降水反复出现在鄂西南、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

2022 年我省5月31日入梅,较常年偏早;7月9日出梅,较常年略早;梅雨期长度39天,较常年偏长;梅雨监测区梅雨量277.1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梅雨强度正常。

2023 年我省 6月16日 入梅,较常年晚了一天,梅雨强度偏弱,出梅后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 转折前 梅雨期间有较强降水过程发生,需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转折后 积极应对出梅后高温热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湖北省梅雨强度指数逐年变化图(1961—2022年)

08

梅雨季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衣服要常换常洗。 梅雨天,衣橱里的衣物如果水分过多,加上空气不流通,霉菌很容易繁殖。因此,存放的衣服棉被不但要事先洗干净,还应彻底晾晒后才能入柜贮存。

2.注意室内通风。 注意房间的通风透气,天晴时,要及时曝晒家中的被褥、衣服,平日可在床下、墙角等阴暗角落放一些生石灰吸湿。

3.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4.合理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来源:湖北气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