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听非遗讲故事·端午|看端午里的东北民俗 品非遗的原汁原味
来源:新华社新闻     时间:2023-06-21 14:55:01

一帘吉雨,一碧万顷。作为一项传承千百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造就了一些独特的非遗文化、技艺。


(资料图)

临近端午时节,在多民族省份吉林,人们开始按照各自的习俗,庆祝端午。“葫芦花、葫芦花,来年福禄进我家……”在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小商贩在叫卖宝葫芦剪纸。满族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称为“孙章阿 以能以”,因为东北气候不适宜种植葫芦,因此,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项习俗,就是用纸制作出象征着“福禄”“消灾祛病”的“葫芦”。

蔡兰亭(左二)和同事正在制作纸葫芦。新华社记者张博宇 摄

纸葫芦扎制于2021年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70岁的蔡兰亭是这项技艺的第三代传人,他的祖辈在清朝时期曾专为皇家制作“花篮葫芦”。“制作纸葫芦需要经过选纸、做蜂巢、打花、搓褶、润染、扎型等十几道工序,成品丰盈隽美、炫彩怡人。”蔡兰亭说。

地处东北边陲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端午节到来,朝鲜族群众喜爱以跳跳板、荡秋千、摔跤等习俗来庆祝节日,同样寄托着“祈福健康,远离疾病”的意蕴。

朝鲜族跳板。受访者供图

朝鲜族在端午节的跳板运动更像是一种空中舞蹈。跳时可2-4人为一组,各站跳板两端,交相蹬板,此起彼落。跳起后在空中可作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转跳、空翻钻圈等动作。这项运动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朝鲜族的端午节秋千活动。受访者供图

端午节荡秋千同样是深受朝鲜族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史料记载,13世纪就有此项活动。旧时秋千多系在山坡或河岸的大树上,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姑娘轮番比试。后制造用于比赛的秋千高约10-12米,并于秋千架前侧竖立两根5米高的竹竿,以绳相连,绳中央系上一串铃铛称之为铃竿。比赛分荡高和踢铃两个项目。朝鲜族的端午秋千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的特点,同样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端午节活动不仅得到原汁原味地传承,还进一步发展成为非遗文化,受到保护。延边州文广旅局非遗处处长高寿福介绍,多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鼓励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渊源的产品和服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利用。

记者:张博宇、金津秀、王帆

编辑:李争艳、刘祯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