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天天视讯!现在的年轻人,热衷在大厂内部「创业」
来源:36氪     时间:2023-05-26 16:49:15

2021年,25岁的逸群决定离开工作了一年的传统国企,加入一家正在快速增长的新消费公司。

原本的国企是一家公募基金,是家人眼中的“铁饭碗”,但逸群却觉得,他的日常工作循规蹈矩,是在巨大的金融迷宫里做着脱离生活的数字游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公司却是另一个鲜活的世界,他从零开始学做一名产品经理,为了打造一款饮料新品,他每天的工作几乎要用“跑”的,跟研发部门讨论口味,跟设计师对接包装,跟工厂落实生产,一切都是快节奏的,他觉得自己像一块海绵,快速地吸纳新的知识。

去年夏天,他负责孵化的新款碳酸饮料“浪”正式上市,他开心地转发朋友圈,“就像一次从0到1的创业,有一种很拼很燃的感觉。”

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虽然求稳依然是主流,但是愿意享受“激流”的挑战者也正在发现新的机会,来自大公司的“内部创业”或者公司内部的“新项目”正成为他们的理想工作。

内部创业,通常指由员工提出创意、主导推进的项目,公司提供资金资源、生产设备、销售渠道等,让员工从系统中的螺丝钉变成有主动权的主导角色。

在这样的项目里,年轻人既能得到公司的资源支持,有公司托底,又能实现自己主动创造的热情,成为“给公司打工”和“靠自己创业”之间的另一条路。

以逸群为例,他正是在元气森林公司内部的元气宇宙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产品创意,并最终成功落地。元气宇宙大会从2022年开始确立,每月举办一次,任何人不限工龄岗位,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上台阐述自己的创意,在目前内部收到的1100多个创意方案中,已有8个项目最终在元气森林立项。

如何找到这样创新型的公司?如果挖掘公司给到的项目机会?「后浪研究所」跟几个在公司里“做新项目”的年轻人聊了聊,那些他们抓住机会、和公司取得双赢的故事。

01. “放弃金融国企转做新消费,借此摆脱打工人心态”逸群,95后,元气森林产品经理2021年我加入元气森林就是冲着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来的。

这之前,我本科和研究生在英国学习金融专业,毕业后又在国企性质的公募基金做了一年二级市场,传统金融行业总是给人循规蹈矩又暮气沉沉的感觉,但在家人看来这却是稳定体面的“铁饭碗”,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我加入元气森林,我希望做有创造性的工作,希望从零开始做一款大家在生活中实实在在需要的产品。

在元气森林,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很多,大家都是奔着一种想要去挑战去创新的心态来到这里。作为一家快速增长的新消费公司,元气森林对产品的包容度和投入度非常大,给年轻人的机会也多。

深夜产品定稿的激动瞬间,右一为逸群

2022年,公司设立了元气宇宙大会制度,每个人只要有好的产品想法,都可以在会上提报。那一年,我在元气宇宙大会上通过了自己第一个碳酸饮料项目,让我特别兴奋。

当时公司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是气泡水,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在碳酸饮料赛道我们能不能有更多突破。从用户需求去分析,我发现年轻人喝碳酸饮料的根本需求是追求爽和刺激,那能不能在感官上有更极致的体验呢?

柠檬是碳酸饮料当中的绝对主流,海外消费者常有喝柠檬汁的习惯,我就想到可以做一款更醇正的柠檬味饮料,更好地还原酸味的刺激。

在元气宇宙大会现场,我需要面对100多位同事阐述自己的产品想法。当时我站在大屏幕前,用一个文档为所有人展示产品的卖点,我还原了这款饮料的饮用场景,“在夏日暴汗或享受热辣美食的时候,一口酸味气泡水,会让你重新活过来。”我想一定会有人为它流口水的。

结果是,我的产品创意通过了!经过层层投票和筛选,这款产品突出重围可以继续推进设计和落地,后来这款饮料取名为“浪”,而我成了“浪”的产品负责人,负责产品的市场调查、研发、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

困难也接踵而至。首先是口味,虽然定位是酸的味道,但是每个人对酸的理解和接受度不同,南北方不一样,不同年龄不一样,甚至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口味都不同。

为了调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酸度,我们前前后后买了很多柠檬类产品去比较,把酸度做了一个等级划分,每一个等级都去尝试不同的方案,给不同的用户去做口味测试,并且和竞品比较,我们的产品有没有更清爽更刺激,最终才确认了现在的口味。

另外一个困难在于包装,为了表现清透解渴的产品概念,我们这款饮料是公司第一款全透明标签的产品,而且是一个直筒瓶的设计。其实在做这个之前,我并不了解瓶身的软硬程度可能导致标签松掉的情况,还有透明标签容易磨损等一系列问题。

但为了让用户拿到手上感觉是一个品质很好的产品,我们跟工厂那边尝试了非常多不同的标签和瓶身组合,也做了很多运输的测试,最终才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组合,让这个漂亮的包装可以完好无损地到达消费者手上。

去工厂做运输测试一起卸货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像这个产品的老板,要从零开始把控每一个环节,而公司会给到我充分的支持和信任。

在元气森林,公司很喜欢问为什么,你为什么想要做这个类型的产品?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口味?为什么要卖给这样一群人?其实公司是想把更多的自由度交到年轻的产品人手中,希望我们主动去实践产品的创新。

所以对于在这里工作的人来说,我们并不是一个打工人的心态,在完成一项工作,或者在做一个自己被安排的事情,而更多的是你真的希望这个东西好,你也希望感染别人一起去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所以我觉得更多的像是创业的那种氛围。

有的时候这种氛围甚至会让人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比如有一次我和家人去日本旅行,别人到了日本可能会去购物逛街,而我却是疯狂地逛便利店,逛自贩机,逛超市,买不同类型的产品来试喝,然后收集一堆空瓶子。回来的时候别人的行李箱装衣服装礼物,而我装了满满的空瓶子。这可能已经变成一种职业习惯了。

经过这种执着的努力,我的第一款碳酸饮料“浪”终于在去年夏天上市,我还记得那天我和一起搭档的同事一起开香槟庆祝,那种心情就像见证自己的孩子诞生,终于可以让它见见世面了。

带着成就感和谦卑感,工作继续照常运转,上市只是一小步,未来等待我的还有持续的收集反馈和产品升级,在这条产品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02. “拓展新的海外市场,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阿盛,85后,元气森林国际事业部销售负责人2021年,我从快消品行业的外资大厂离职,加入元气森林国际事业部。

那时候看到元气森林用两年的时间,成长得那么快,想了解一下它独特的地方,有哪些过人之处。此外,被创始人老唐(唐彬森)说想做中国的可口可乐给吸引,也想看一下中国的好产品、好品牌能不能在海外的市场扎根下去。

国际事业部在2021年初成立,在我加入的时候处在海外业务的初期,所以面对一个待开拓的新市场,我既兴奋又面对着挑战。

当时就制定了一个清晰的业务线路,比如以北美市场为例,我们首先从已经建立的华人客户做起,保住基本盘,然后从华人市场覆盖到亚裔市场,最终进入海外的主流市场。

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的海外市场包括北美、澳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已经覆盖40多个国家。

这其中依靠当地合作伙伴以及我们的本地销售去触及主流超市采购、让他们同意销售我们的产品,这一过程是最难的。

因为对于海外来说,我们是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去进入,每一个地区的市场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我在北美建立的基础未必在欧洲可以用,我在东南亚建立的基础未必在日韩可以用。

我们的做法是,先找市场规模比较大、消费能力强的重点市场去推广,在当地做一些因地制宜的品牌营销活动。我们会告诉合作伙伴和消费者,我们的产品和竞品有哪些差异,以及通过在国内的销售数据去证明产品的卖点。

我们也会给当地的经销商和主流买手提供一些更好的服务,包括配送、对账、清关等。因为这些运营上的细节操作,可以进一步建立国外商超对于中国品牌的信任,更愿意接纳我们的产品。

元气森林海外展会

除此之外,供应链上的问题也给业务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2021年底的时候,我们面临着滁州仓库爆仓、海运费涨得特别高、海外终端缺货等问题,在当时,去美国的海运费每个集装箱最高要达到2万美金!此外,订单到履约的链条长,也非常繁琐、不顺畅。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业务内的问题,市场环境也不容乐观。

当时我能想到的就是怎么把这件事情更快地跑顺,在这么紧张的时候没有时间给你沮丧。虽然会觉得有很多事情属于不可控的状态,但怎么在不确定当中去寻找确定性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当我们仓库爆仓的时候,我们会判断哪些是一定要满足的潜在客户或是海外需求,那么即使在爆仓情况下,我们也会坚定地协调工厂去生产订单。

在21年海运费每个月上涨、订不到舱的情况下,我们会紧急决策,让供应链团队提前锁定未来三个月的主要舱位,确保我们把整个链条运转起来。

而这一切非常依赖公司灵活高效的工作氛围,相比于传统公司,元气森林团队反应速度非常快,在决策一件事情的时候,当我们充分讨论认准一个方案之后,从决策到执行,就会进入高速运转。

我记得那段时间,我经常和团队同事沟通到深夜,每次出门要带两个耳机,因为一个耳机会没电,需要两个耳机不间断地和伙伴们沟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

通过解决供应链问题以及进一步拓展了海外空白市场,我们在2022年超额完成了向公司承诺的业绩目标,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倍,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但更让我有成就感的其实不是数字,而是一些难忘的时刻。比如当朋友或公司其他人出去旅游,在海外看到我们的产品拍照发给我的时候,当看到我们的产品在Instagram和亚马逊等平台收到用户正面反馈的时候,我都更加能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3年了,未来我希望和团队一起在元气森林的海外板块上走得更远,让中国的好品牌和好产品能够得到更多海外消费者的喜欢,我想亲身参与老唐说过的愿景,“做中国的可口可乐。”

03. “每一种新口味的研发,都是从零开始的试验”晔子,90后,元气森林研发部门研究员

我第一次看到元气森林的产品并不是最火爆的气泡水,而是燃茶,有一个我喜欢的男明星在综艺上喝,虽然打了码,但还是一下子被包装和设计吸引了,风格创新,也很潮流。

那时候我还在英国利兹大学读书,可能是这件事在心里埋下了种子,加上专业对口,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元气森林研发部,到现在四年了。

最初从研发助理开始做起,帮老师们做实验、整理数据,但公司很给新人机会,经验成熟后,我也开始独立研发自己的产品。目前包括乳茶在内已经全程参与了四五个项目。

这其中,最让我有“创业感”的项目是气泡水,虽然这个产品不是我最先研发的,却是我来全权负责口味的迭代更新。

最初元气森林气泡水有白桃、青瓜、卡曼橘、酸梅汁四个口味,研发新口味的工作很有挑战性,需要我钻研配方、产品特点和实现工艺,完全是一次从零开始的探索。

“气泡水的一百种喝法”活动:和啤酒品牌做联名口味创新

研发首先要参与市场调研,和产品一起讨论和确认符合大众口味和有未来发展趋势的饮品。

在确定产品品类、口味方向后,我会把同类饮料都买回来并设计问卷,请公司内部和外部试喝员进行盲喝测试,通过统计喜好度和购买率,选出对标竞品。

而我研发的产品,要在这两个维度上全部超过竞品,并且口味显著胜出才能通过,反反复复至少要经过数十次调研和五轮以上测试。

有时候二三十个竞品放在一起喝,喝完休息一会儿下一轮接着喝,一天喝这么多凉的饮料,胃也会不舒服。

了解竞品后就是调配方,这也是产品研发阶段最主要的部分。2020年,在研发樱花白葡萄和夏黑葡萄口味时,我几乎把市面上所有的葡萄味饮料以及不同品种的葡萄都买回来,逐个记录它们的“感官属性”。

白葡萄的果肉多汁甜润,香气也偏糖果香;夏黑葡萄就不一样,带有一些酒香和葡萄皮的涩味,闻起来甜香中带点酸,所以我会在研发时加入少量果汁使口感更厚实。

做“夏黑葡萄”口味时,横向对比观察本品和竞品的颜色

口味研发对嗅觉、味觉的要求挺高的,我读研时学过感官科学,平时也会刻意训练自己,把味道稀释成不同浓度,隔段时间就闻一闻加深印象,后来做产品的时候,简单闻一下竞品的味道,就能知道添加的基本成分。

连平时用沐浴露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去想里面有哪些香气成分,也算是职业病了。

在元气森林做研发的自由度很高,公司很支持新人,会采取大家的兴趣喜好和建议去做口味,让大家都带着兴趣去做项目。

公司在研发上不计成本,总是以做出最好喝的味道为第一考虑。我就像是在公司的支持下自由创业,内驱力也变得很强。传统的企业很难做到这些,甚至研发周期都要两三年,还不一定能上市。

与此同时,我也在研发“气更足”和“击喉感”更强的气泡水。

“击喉感”的本质是气泡在口腔和喉咙中炸裂带来的刺激感,而气泡的“持久性”,就是开瓶后气泡能长时间停留在液体里,在饮用过程中持续提供“击喉感”。

但元气森林气泡水的配料过于干净,很难像有糖饮料一样有效阻拦气泡“逃逸”,我们又是市面上第一个做这种尝试的人,为了解决技术难题,研究院用了18个月,经历了上千次实验。

在测试的时候,我会记录开瓶后第一口的气泡感和含气量是多少,放置一小时、两小时后又是多少,对应在时间上做测试,这些数据都没有问题,这个配方才是OK的。

四年来,这些从无到有的项目让我变得成熟稳重了,也想进一步研发有意思的储备项目,比如没有热量但可以一次性补充维生素的饮料,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饮食不规律,挺需要这些营养元素的。健康、零卡,这也和公司的愿景一致。

到现在,气更足的气泡水已经投入生产,从零开始的创业体验让我很有成就感,看到自己的产品最终上市,我会先买几箱给家里寄回去,一想到大家可以尝到我做的饮料,就觉得很骄傲。

04. 结语

当 下,“无意义工作”正在成为年轻人广泛关注的社会议题,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中,伦敦经济学院的人类学教授大卫·格雷伯研究发现,社会中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工作占了所有工作的一半以上,甚至还在不断膨胀。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大公司内部提供的“创业机会”“新项目机会”为年轻人带来了一种新可能,通过制度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年轻人可以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他们不单纯是打工者,而是自己项目的创造者,这让年轻人们在自我驱动的过程中重新找回工作的成就感。

而长久来看,这是公司和个人同时实现财富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最佳途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杨柳,36氪经授权发布。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