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今日热讯:海涛评论:到处是好人,何处去说理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4-18 23:12:19

作为男主角的同龄人和曾经的同行,电影《不止不休》我是必须要看的。

看之前,也看到一些同行写的影评,所表达的,大致是媒体的挽歌,或媒体黄金时代的挽歌,颇让我感动,也有很高的预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观影过程中却是连连失望——首先是对于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商品”的不足而失望,其次是对当年媒体行业表达存在的一些瑕疵而失望。

《不止不休》里的“乙肝”故事冲突感很强,完全可以像《我不是药神》那样,既能表达出社会问题又能叫座,然而表现手法太文艺了,节奏缓慢降低了“用户体验”——沉浸在自我感受之中,而忽略了观众的感受,这是文艺片的一个特点。当然,我不是贬低文艺片,文艺片有文艺片的好,只是,文艺片的受众较小——我为这个故事不能有更高的票房而遗憾。

说到电影对当年媒体行业表达上的瑕疵,我觉得黄江作为一个记者,在稿件还没有写出来时,就跟其他记者“争头版”,有点夸张了。以我当年的体验,一个稿件能不能上头版,不仅不是记者所能要求的,甚至也不是编辑决定的,不到报纸印刷出来,没人能保证头版是啥。或许半夜12点的时候版面已经做好了,但是突然来了一个更重要的新闻,版面就调整重做了。至于电影里黄江让“美编”撤稿,过于外行了。记者无权撤版,美编更无权。美编的全称我记得是“美术编辑”。

当然,以上不是本文要讲的重点,重点是那个“乙肝故事”揭露了特殊而又普遍的现象:在一个社会现象中,或一个社会链条中,必然有人与人的冲突或群体与群体的冲突,大家因为这个冲突,都活得艰辛、憋屈或不顺畅,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没有一个“坏人”。

《不止不休》中的“乙肝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时期,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被当做传染病患者对待的,在求职和升学方面备受歧视,而且这个歧视甚至是写在明面上的。你求职,面试笔试成绩都很好,但体检显示你携带有乙肝病毒,对不起,不要。你考研究生,笔试面试成绩都很好,但体检显示你携带有乙肝病毒,对不起,不要。甚至,小朋友因此上不了幼儿园。

有数据显示,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总人口的7%。也就是说,中国有八九千万这样的人,他们跟自己的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一般都不会传染给家人,但他们却因为“有危险”而在求职求学中备受歧视。于是,就有了“假体检”,就是找一个人替自己体检,然后拿着假的体检报告去求职求学。而这是“犯法”的。

电影里,小朋友的父亲为了孩子能上幼儿园反复哀求医生帮忙做假体检;考研的学生因为乙肝连考三年落榜,不得不做假体检;学校不得不放弃成绩优异的乙肝学生;医生因同情乙肝携带者而帮更多的人做假体检,最终被曝光面临处分;媒体为了社会公平,揭露假体检……

你看得到很多受害者,却看不到一个施害者。

一般而言,我们(受害者)的不幸是坏人(施害者)导致的,所以,在传统的戏曲中,只要把“奸臣”抓住,就完美落幕了。因为既然坏人被干掉了,那么好人就可以岁月静好。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冲突双方之所以冲突,并不是其中一方坏,更不是双方都坏,而是大家被设定在了一个特定的场景之中,不得不“内斗”。在这样的斗争中,无人受益,却不得不斗。

社会上有坏人欺负好人,当然可悲,但还是可以找好人去说理或控诉,是有希望把坏人清除掉的。如果是好人欺负好人,我们连找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承受“好人”造成的问题。

深层的可悲就是上面所说的,没有坏人,或者说,你艰辛,忙碌,痛苦,但根本不知道原因何在,你为了缓解这种不幸而忙于斗智斗勇、找关系、找灰色地带,甚至违规违法,时间久了,你根本没有工夫思考问题出在哪里,甚至不觉得自己的不幸是向别人造成的,而只是觉得自己倒霉——自己的不幸是因为自己不幸染上了病毒。

那么,你会说,制定那个“乙肝病毒相关规定”的人是坏人吧。绝对不能这么说。这个规定,一定有一个“好的初衷”,那就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健康。可以说,做这个规定的人是“大好人”。如果说他有一点问题,那也是他对公众的健康过于重视了,把伤害性不大的乙肝病毒当成了伤害性较大的病毒。

电影里,医生感慨说,当年连乙肝病毒的“毒性”还没有搞明白,相关规定就出台了。

是啊,领导们那么忙,规定出台之后就去忙更重要的事儿了,至于乙肝病毒到底是个啥,以及相关规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未必有空了解。等到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演变成了社会问题,他们才有空了解,原来乙肝病毒是这么玩意儿啊。当年疏忽了,那就废除相关规定。

电影到最后说,2007年,相关规定修改了。然而,好多人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

大好人当年一疏忽,很多人失去好多年。《不止不休》,精彩在此。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